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伊朗不仅没有进行积极的核武器研发工作,而且距离获得制造核武器并将其投送至指定目标的能力还需要数年时间。"黑格尔说过: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都会出现两次。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以悲剧方式出现,第二次以闹剧形式出现。然而现实总是会进一步修正这一公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闹剧十大配资公司平台,而闹剧最终总是以悲剧来收场。
2003 年 2 月 5 日,美国时任国务卿科林 · 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讲话:"伊拉克的行为和事实表明,萨达姆 · 侯赛因及其政权正在隐瞒其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我今天的每一项声明都有可靠信源支持。"然而,几年后,鲍威尔本人承认:"我当然对我在联合国的讲话感到遗憾……但当时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总统认为这是正确的,国会也认为这是正确的……当然,我很遗憾,其中许多内容被证明是错误的。"
有人说,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但当鲍威尔公开为其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错误道歉时,改正错误为时已晚。美国基于"萨达姆 · 侯赛因正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结论入侵伊拉克,这一行动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无论是对伊拉克还是对美国都是如此。
我想,以色列袭击伊朗行动的"策划者"和支持者们现在不太可能同意我的这一观点。但鲍威尔也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将来不得不道歉。2003 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一度被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胜利。但事实证明,美国 2003 年对伊拉克采取的策略是失败的。
问题来了:既然如此,那又凭什么认为 2025 年以色列对伊朗的策略会成功呢?要知道,伊朗可是一个各方面都比伊拉克大得多的国家:伊拉克人口约 4600 万,伊朗人口约 8600 万;伊拉克领土面积约为 44 万平方公里,伊朗领土面积约为 165 万平方公里。
答案显而易见:以色列想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拖入这场军事行动。但在这里,我们又回到了原点:2003 年对伊拉克采取的冒险行动也是整个西方集体的"联合行动"。
鲍威尔于 2021 年去世,但他开创的"事业"依然"兴旺不衰"。不过我很怀疑,这位美国前国务卿是否会对这一事实感到高兴。我相信,这肯定不是他希望载入史册的"成就"。
本文由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 6 月 19 日刊发,原题为《科林 · 鲍威尔的幽灵:一场大规模的反伊朗骗局》,作者是米哈伊尔 · 罗斯托夫斯基。
微信审核 | 陈向阳
内容编审 | 陈鑫 韩炎
微信编辑 | 董磊十大配资公司平台
益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